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神秘的日本方言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
排除掉歷史、政治等因素
長期沒有交流下
雖然是同一種語言 就會出現地域性

如果再加上政治等因素 差異就更多了
小小的台灣就有好幾種中文
像是國語、台語、客家語...等等

學校教的是國語 (聽說現在小學很複雜不管)
當然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可能會精通多種
但實際上這些就好像是不同語言般
國台語因使用較多感覺不出來
客家語就不是每個人都聽得懂、講得出來的吧

日文也是如此
不同地區的語調和用字習慣有很大的不同
舉例來說到餐廳常聽到的


[歡迎光臨]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i ra sha i ma se) 或 ようこそ (yo ko so)

在京都腔裡 (京言葉) 則是 おこしやす (o ko shi ya su) 或者是 おいでやす (o i de ya su)
外國人不知道的話還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對吧

おこしやす 比較像是 わざわざ遠方からきてくださいまして (你特地從遠方來此) 的感覺

就翻譯上來說還是翻成歡迎光臨
再舉個例子 口渴時要喝

[水]

みず (mi zu) 這在全日本通用的名詞在沖繩卻變成

ワーラー (wa ra) 這啥鬼 = =

眼尖的會發現這是片假名
日文中的片假名只會在外來語或是強調某個東西時才會使用

原來這是因為沖繩被美國占領時
從 water 演變過來的
冰水則是 アイスワーラー (a i su wa ra) ice water 帥吧 老皮

由於沖繩的歷史較為複雜
當然用字遣詞也根本島差很多
很多字可能都已經差到無法溝通的地步了
像只會說客家話跟只會台語的人無法溝通的感覺很像

除了用字遣詞的不同外
語調也因地不同
如又遇到一模一樣字的時候
那根本就是悲劇

例如
[橋] 和 [筷子]都是 はし (ha shi)

東京的語調是
筷子 => 高到低
橋 => 低到高

大阪的語調則反過來
筷子 => 低到高
橋 => 高到低

因為本身學的是關西腔 (老師的緣故)
以前在東京上野跟小吃店老闆問橋的方向時一直像鬼打牆一樣
我一直在想這到底關筷子甚麼事 = =
而日本語大致上分類可以分成





從聽過的覺得差異較大以地理簡單分類的話
  1. 東日本方言 
    1. 北海道方言 
    2. 北奥羽方言 
    3. 関東方言 
  2. 八丈方言 (沒聽過 但這算是古日文 但因用的人太少 快被滅了) 
  3. 西日本方言 
    1. 近畿方言 
      1. 京言葉 (很柔很慢) 
      2. 大阪弁 
    2. 四国方言 (神奇的代詞一大堆) 
  4. 九州方言 
  5. 琉球列島 (這還是日文嗎?) 
這是以感覺在分
當然細分下去還可以分很多出來
畢竟日本這麼大 (光北海道都有2個多台灣大)

雖然這些腔調差不少
但實際上還是能溝通 常常說的話是這個意思
用的 [詞] 或 [意義] 卻很不一樣
也是日文一個很難學也很有趣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